Monday, September 25, 2006

心頭好

朋友Jen談到自己心目中Top 10女明星,我想,不如齊來玩玩opinion poll。

以下是我的心頭好,當中揉合氣質與演技的考慮:


1. Vivian Leigh
2. Meg Ryan
3. Scarlett Johansson
4. Kati Outinen
5. Juliette Binoche
6. Irene Jacob
7. Audrey Tautou
8. 山口百惠
9. 張曼玉
10. 劉若英

既有女明星,又怎能少了男明星:
1. Ralph Fiennes
2. Hugh Grant
3. Johnny Depp
4. River Phoenix
5. Keanu Reeves
6. Ethan Hawke
7. Tom Hanks
8. Jean Reno
9. Melvil Poupaud
10. Antonio Banderas

還有導演,呵呵~.~
1. Krzysztof Kieslowski
2. Ingmar Bergman
3. Aki Kaurismäki
4. Pedro Almodóvar
5. Giuseppe Tornatore
6. Eric Rohmer
7. Tim Burton
8. Alfred Hitchcock
9. François Truffaut
10. Ang Lee

Please feel free to state your own favorites in any of those categories ^.^

Tuesday, September 19, 2006

玫瑰

Isa Genzken, Rose, 1993, Baden-Baden.

說玫瑰是最受人歡迎的花,也不為過吧。這朵艷絕的花,是外敷內服的美顏佳品,除了外表可人,更重要的是當中蘊含的氣質與象徵意義。長久以來玫瑰象徵美麗和愛情。根據維基百科(Wikipedia)記載,古希臘和古羅馬民族以玫瑰象徵他們美麗的愛神阿芙羅狄蒂(Aphrodite)或維納斯(Venus)。玫瑰屬薔薇科灌木,其花朵主要用於提煉香精玫瑰油,是保加利亞的重要產品。「玫瑰」這個詞在康熙字典中指的是「彩色石頭」,尤其是紅色石頭。後來漢語誤將輸入的紅色玫瑰石油稱為「玫瑰油」,又由此誤稱其花為「玫瑰」,故玫瑰因此留名。

關於玫瑰的聯想太多。玫瑰代表幸福浪漫、高貴優雅,一切盡是人心所向的美好東西。法國人有句諺語叫 “La vie en rose”,解作「粉紅人生」,比喻相信生命本是光明、美好的正面思想。 那麼舉足興重的說法,象徵顏色偏不是紅或金,而是粉紅,足證法國人何等偏愛rose。雖則此rose不同彼rose,但法文的粉紅與玫瑰同出一詞,關係千絲萬縷。

玫瑰不止是西方社會的寵兒,它的人氣普及世上任何一個角落。曾聽過一個絕妙的比喻,是一個香港青年人構思的,說「夢就像冬日裏看見夏日盛放的玫瑰」。又是玫瑰惹來之遐思。

玫瑰是文學界常客。本地女作家亦舒寫的《玫瑰的故事》當年膾炙人口,女主角黃玫瑰傳奇一生,與瑰麗奇情的花語絲絲緊扣。亦舒本身極愛的法國名著《小王子》,書中主人翁亦是為了守護那朵他認定是世上唯一的驕矜玫瑰,嚐盡荒涼孤寂。

玫瑰亦是藝術界的繆思。德裔女藝術家Isa Genzken在日本東京六本木山那支昂藏八米的玫瑰,屹立於一片高樓大厦當中,既pop又surreal,滿有那種「世上唯一的花」的氣魄。不是光說說,這朶俗世奇花曾佂服各大小人物的心,是當今公共藝術作品之佼佼者。

玫瑰也委實美味。無論是玫瑰花蜜或花茶也好,簡直是百嚐不厭。也曾吃過玫瑰芝士蛋糕,可口之餘感覺無上高雅,猶如返回維多利亞時代喝下午茶般。至於電影《Like Water for Chocolate》那一道玫瑰鵪鶉,簡直將吃的藝術昇華至濃烈的愛慾境界,是整齣電影的靈魂所在。

現實生活中,喚作Rose的女孩不少。說真的,本人卻認識一位名叫Rose的男孩,初時認為這個組合有點彆扭,其後方覺真的人如其名。無論是基於他那輪廓優美的臉、柔和的聲線、甜美的笑容或是摰誠的態度,光是跟他說話就令人忘憂。

Dear Rose, 良久不見,讓我來個順水人情,送這篇給你。Wish you forever young and charming *.^

* * * * * * * * * *

P.S. 至於自己嘛,還是實際點,想即時敷個玫瑰面膜,然後呷一口玫瑰花茶,實行來個美顏外呼內應。當然,心底也渴望收到那支洋溢着幸福氣味的玫瑰。

Sunday, September 17, 2006

盛宴

今年生日對我來說絕對是個盛宴!

悉心的安排,豐富的餐宴,

窩心的禮物,真切的祝福,

宛如個盛宴!

但令我最豐盛的是,

當中那份暖透內心的盛情!

由衷的多謝你們!

Shine



Thanks Cinnie for such a wonderful gift. I really really love your drawing inside. You know, I can never draw something which is so organic, meticulous, vibrant yet childlike. So envy of you ~.~

I shall safekeep it as i did for other original and brilliant works done by my "little" friends, which I hold in high regard. I believe they gonna shine here or elsewhere one day.

母親(3)

已忘了有多久,沒跟母親於自己生日當天慶祝。人很奇怪,有時寧可跟其他人慶祝生日,都老大不願和媽媽共同渡過。這又是「愛得不足夠」例證之一。

很高興,今年跟您一起渡過生辰,去紀念您受難、我誕生的一天。

我覺得,如果我連自己母親都不懂去愛,那更無法好好去愛他人。 此刻,明知您不會看我的文章,仍是要給您寫下這篇,我的母親。

Friday, September 15, 2006

母親(2)

明哥《母親II》一曲中有幾句歌詞,很無奈,卻動人:

從前懷中軀體今天隔開得更疏
滄桑的雙手仍可包容這一個我
彷彿總可返回當初懷中溫暖我


難怪有人會怕當母親。因為怕一天看見,那曾緊連的軀體越走越遠吧?

母親(1)

以往母親總一廂情願地認為我有繪畫天份。可惜我只懂塗鴉,技倆則…。

母親您可知,其實我不會畫畫。因為,我連「給您好好畫一張」這小任務,都要假手於人。

圖:Tina Ko,《Take me Home》

愛煞Tina Ko的圖畫。那鮮明直接的筆觸、赤誠的童心,令人感受到作者那份對生命的熱愛,絕無欺場。

今天,請將這個借我一用好嗎? 感激妳,Tina﹗

心花放 ^o^

One of my favorite gifts this year, thanks Teresa ~o~

我覺得向日葵簡直是眾花之「最上鏡小姐」呵呵!

Thursday, September 14, 2006

Zaha Hadid@Singapore



(Thanks Connie for your photos)

對不起,恕我膚淺,着見Zaha Hadid為Singapore Art Museum (SAM) 今年《All the Best》展覽而度身訂造的建築設計,感覺有點像「導彈襲地球」。 >..<

請先別柴台。 敢作敢為的人,向來不會刻意做討好世人的事,唱一學便會的歌,拍一看便知結局的戲。像以前有位叫達利(Salvatore Dalí)的超現實派藝術家,作風狂放敢言,作品奇詭怪異,充滿「不驚人、勢不休」的膽色,絕不似印象畫派那般深受大眾愛載。

但如果世上少了達利,觀眾會很寂寞。所以,我們也不能少了Hadid。

* * * * * * * * * * * *

Like it or not, it's often so spontaneous. No hesitation at all, as though it was a matter of fact. The middle path for appreciating Zaha Hadid is amazingly narrow.

Too deconstructionist to land firmly on the ground? Too organic to integrate itself in the neighborhood? In Hadid's universe, problems seem like challenges and challenges become inspirations. Most probably so, I guess. She's the modern female Don Quixote who keeps realizing the seemingly impossible.

Rien n'est Impossible? Impossible is Nothing? Hadid achieved both.

Tuesday, September 12, 2006

兩生花

兩個女子,相貌名字興趣相同,活在不同國度,一生只有一次機會擦身而過,始終互不相識,卻是百分百psychological twins,絕無花假。

很耳熟能詳的引子吧﹗以前總以為,那種虛玄莫名的巧合,只是奇洛夫斯基那門獨步天下的電影魔法。

世上卻原來真有「兩生花」這回事。雖沒十足情節,端的是早前常提到的「戲如人生」感覺。比這更震憾的卻是,事情這下發生在本人身上。此刻驚覺,偏愛奇洛夫斯基不無道理,亦絕非偶然。因為發生與未發生的,他都老早看穿。

好友Jo身旁有一位善解人意的工作伙伴J,偶然聽她提起,但沒認識。直至前陣子看畢Jo文章才發現依也是一位Virgo與Scorpio混合體,一陣會心微笑。

上週末,並行的軌跡終於交叠,我與J遇上了。說到這裡其實也沒什麼。卻原來,我們於今年五月曾有兩次擦身而過的機會,一次是在Chris Marker的電影開幕禮,那時她與舊友(也是我的舊同事)交談,我則站在旁邊打點一下工作事宜;另一次她有點公事要找我鄰坐同事,不期然在座位待了個多小時…。

最後冷不防她說,看我寫的Blog時感覺像照鏡。嘿,不可不信緣,不得不認命!

Dear J,我感到這是個好兆頭,因我們沒有如電影結局般,擦身而過後,在人海中失散。我們最後還是遇上了,彷彿是善心精靈趕及於我們今年生日前送上最好的祝福。所以今天相信,我們定會獲得屬於彼此的幸福喔﹗

Monday, September 11, 2006

Already 1 month

Feeling so good after a month's writing on the blog...

As many have said, there's pretty much about "growing up" here. Yup...sooner or later, willing or not, we all experience this throughout our life, though on different levels with varying degrees.

Writing is a somewhat detoxifying and healing process to me, though not necessarily a precise statement of "I shall become what I have written". Interesting enough, I "started" to learn more about myself on the pilgrimage to My Own Private Paradise.

Viva la vie !!

Thursday, September 07, 2006

藝術狂想曲

(Marcel Duchamp, L.H.O.O.Q. )

一向很用心教我的藝術史課程,總覺得「受人錢財,替人消災」。但當一個課程循環再教,花火便逐漸失色,這是連我那些藝術史敎授都認同的道理。奈何學術的桎梏不易掙脫,要在intellectual、innovation與institution這3Is 的跑道上安全着陸,實在兵行險着。

我還好,既沒博士學位,亦出身土炮大學,可沒一般學者的枷鎖呢! 況且藝術本是令人釋放七情六慾的管道,天馬行空一點,有何不可? 所以請別笑我有開辦以下課程的奇想:

《Beyond Da Vinci Code》
《藝術法則 Break & Learn》
《遇上100%公共藝術》
《Home as Museum》
《塔羅與藝術》
《藝術在旅行》
《色慾藝術》
《藝術冷知識》
《藝術很滋味》
《藝術殘酷物語》
《藝術神偷與神棍》
《藝術與金錢之間》
《古根漢博物館案內人》
《搞定Art Patron必修十二課》

以為光有「怪雞」名稱嗎?但我保證有足夠內容「撑場」。還有甚麼建議? 歡迎賜教。開班成功,請你飲茶 *.^

Monday, September 04, 2006

笑忘


這些年來,有一個人,他不時出現在我的夢境。初時我感到十分困惑,因為大家已多年不見,亦不相往來。當中沒有恨,只略欠緣份而已。

Jacky最近寫的《過去》一文,令我有所頓悟。當中一段描述:「聰明人的記性通常都好。記憶力好的人通常痛苦,因為難以忘記。過去許多的細節,歷歷在目,耿耿於懷,還怎能釋懷?聰明的代價就是沉重的記憶。」 我自問不聰明 (這下該沒人柴台吧 ^o^),記性卻不俗,所以很了解「耿耿於懷」是甚麼滋味。就像《冷靜與熱情之間》一書中那段埋藏了十年的愛情,一切都因為主角原來從未忘記。

* * * * * * * * * *

至今方知那是夢境而非夢魘。或許一切基於未能忘懷吧。 我沒忘記,當初太任性,沒有好好說清楚,也沒正式道別,令一切無疾而終。對於凡事愛「交待」的Virgo來說,耿耿於懷反是自己而非他人的不完美。

記憶本可「輕」,卻因放不下感情,才變「重」。 但如Milan Kundera 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一書所說,即使忘情棄愛,擺脫感情枷鎖,換來的自由,令人生輕如無物,卻教人難受不已。

那唯有學習與記憶和諧共處吧。讓記憶住進心內,成為身體一部分。忘了抑或忘不了,交由自身感覺去處理好了。即使最後走上忘記之途,也要笑着道別。

放下,並非丟棄。棄愛,卻不忘情。當中那份情,是情義而再非愛情。

就像彭羚所唱的歌《給我愛過的男孩們》,愛過就好,起碼我知道我活過來,學會放手、祝福和盼望:

愛過數次,有過段段逸事,
亦有一些燦爛處,似本戀愛雜誌。
閒時,總算還可以,回味那幕幕舊事,在暗中自娛!

我傾慕過的、牽掛過的、傷害過的、掙扎過的…
謹將這首歌獻上給我,從前每個男孩如盛放的花朵!

想像過的、得到過的、等待過的、失去過的…
祝我幸福快樂,也冀盼每一個,都好像我!


親愛的朋友,請不必担心,你在我的夢境中過得很好,也很幸福,因為那裏有我無限的祝福 :)

我也不再忐忑,因為我相信:下一次,一定會幸福的。

Saturday, September 02, 2006

童稚的午後

(Photo: Cheryl Jacobs)

以前唸藝術史的時候曾與敎授談論,很多藝術大師心裏都住着一個小孩,故作品充滿天馬行空的創意,像畢加索那些顛倒了比例與透視學的人像,米羅 (Joan Miró) 以自由奔放的筆觸所勾劃的嘉年華與孩子氣的太陽月亮,還有我國代表齊白石筆下的花果動物,充滿稚拙率真的情韻。曾聽一位朋友說:「天下間唯一不令我害怕的老鼠就是齊白石所畫的那些。」,可見藝術大師也是孩子王。

因此偶而(我強調!)也喜歡與小孩一起共度週末,感受一下那久違了童心,也想看看孩童看事物的角度。這回是今年暑假結束前的一個下午,節目是跟一對分別是七歲及十一歲的小姊妹吃喝玩樂。別小看她們「人仔細細」,倒是心細如塵。姊姊以前曾立志要當建築師,蓋一楝很大的房屋給一家人住。現在卻改口說長大了要當part-time發明家,好像摘星少年陳易希般親自研製「智能保安機械人」,我讚賞她蠻有創意見地,但問為甚麼是part-time呢? 她一本正經地說:「發明家需要很多材料和gadgets,所以要準備充裕資金,況且也不肯定發明家會否有足夠收入。」嘩!端的是未雨綢繆。

妹妹則最有興趣把玩我的手機,看看我收藏了何許相片,又不時東拍拍、西拍拍,彷彿那雙機靈眼睛所看見的總是無限新奇。我禁止她拍我那副食相並反問:「妳不是剛說Twins被偷拍嗎?」她笑說:「妳又唔係明星!」隨即她又扮了個鬼臉說:「唔好delete!」真拿她沒法。之後還冷不防被她問了句: 「喂妳究竟有男朋友未呀? 咁大個人咯!」 嘿…係!係!係!

但孩子嘛就是有點難纏。她們剛在夏令營學了一堆心理測驗及IQ題目,讓我花了差不多半頓飯的時間跟她們玩,最後她們竟然說「忘了」答案與分析,真是的…認真哭笑難分( -_-!! ) 然後嚷着要跟我去游泳,我婉拒。妹妹「突然」唱着麥嘜的游泳歌:「…阿媽教落有豬腩肉就游多幾游!」,呵~~真被徹底打敗*.*

就這樣過了一個「奔波」又童稚的下午,有點百無聊賴或傻裡傻氣,卻又是那般無拘無束、真摯、忘憂。感覺像煞René Magritte的圖畫 - 當把看似無聊的東西併在一塊後,頓時變得surreal但精彩!

當然最窩心的是,回家分手時她們拋下一句:「好唔捨得妳呀!」

親愛的小姊妹,長大了一定要幸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