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01, 2006

徘徊於龐比度與齊白石之間

** 其中兩幅心頭好^.^ **

左: 馬蒂斯《在紅色背景前的白衣少女》
右:齊白石《五童紙鳶》

「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 ─齊白石

「我們不能設想,齊白石畫蝦,在看一眼畫一筆的情況下,能畫出今天這些作品來。而是對蝦的精神狀態熟悉極了,蝦才在畫家的筆下活起來的。對客觀對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畫不出好畫。」 ─齊白石徒弟、著名山水畫家李可染《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

白石大師這句金石名言,不止為是次精選自遼寧省博物館的展覽畫龍點睛,更概括古往今來、放諸東西的藝術課題。似與不似,形神俱存,雅俗共賞。如何取捨與平衡?


為了畫蝦,他特意在家中養蝦,以便觀察及熟悉蝦的特性與動態。因此,即使畫中看似無水,但墨蝦那跳脫的動態,全然把活蝦暢游於水中的感覺呈現看官眼前。正如台灣雕塑家朱銘老師常掛於口邊的箴言「修行」,那正正是耗盡畢生心血修煉得來的藝術成就。難怪畢加索亦讚嘆齊氏水墨畫筆法雖簡約意境卻深遂。這是連他自己也不能及的藝術境界吧!

看齊白石筆下的題材毋分等級,即使卑微如老鼠、蟑螂或蒼蠅,一樣躍然紙上,栩栩如生,那是藝術家對萬事萬物的尊重,誠然是雅俗共賞。

曾聽過一些人(多數是藝術家)說雅俗共賞只是痴人說夢話或滑頭、欠立場的想法。大義凜然似的…但說我刁民也好,總覺言者空有狂妄,未見氣魄。

看看齊白石將雅俗共賞一詞發揮得淋漓盡致,便證明那是「可為/不可為」與「能為/不能為」之別。

雅俗共賞,不是江湖賣藝的油腔滑調或雕蟲小技,那是一種胸襟也。

藝術家固然毋須扭曲自己以討好世人,但光是單向表達(express)而不設溝通(communicate)的橋樑,意義便喪失在展覽場地的半空。那何不時光倒流至文人畫時代,相約有識之士雅聚品評? 開宗明義,閒人免問,坦白爽快得多。

* * * *

巧妙地,似與不似,亦可作為欣賞《大師對象 - 巴黎龐比度中心珍藏展》的一個切入點。

似與不似,具象與抽象,不論放眼東西那一方的藝術風格,都象徵着pendulum的兩端。沒有絕對的好壞與美醜,也許只是一個時代衆生的體驗、回憶與價值觀。

誰可斷然說,Michelangelo那如雕刻刀勾劃的天使輪廓,比Monet以簡快而朦朧的筆觸所描繪妻子Camille的肖像較寫實? 或更美? Monet恐怕沒見過天使,但面對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妻子,要讓她活現畫布上,他應該更得心應手吧?

模特兒,可能是藝術家的繆斯。

「模特兒與藝術家的創作有著微妙的關係,他們可能是無名的專業模特兒,有些卻是藝術家的親友、詩人、作家,又或是委托製作肖像者,甚至是藝術家本人。這些模特兒的身份和角色,每每牽引著創作者的思緒、靈感與演繹方法,背後還帶出一段段讓人細味的故事。」 ── 香港藝術館展覽介紹

這次展覽的主題真好,巧妙地道盡藝術家徘徊於具象與抽象之間的掙扎。



不論藝術館是否早有預謀安排龐比度與齊白石兩個展覽同期上映,徘徊於兩者之間,得益的一定是我等觀眾。

再看看周遭的悉心佈置與誠意安排,不知恁地,感覺香港藝術館前所未有的精彩過 !

No comments: